一、ECR介绍初期的ECR,是指食品杂货分销系统中,分销商和供应商为消除系统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供应链管理方法。ECR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高效反应能力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系统,提高整个食品杂货供应链的效率,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库存和物质储备,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ECR的产生可归结于上个世纪商业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 80年代特别是到了90年代以后,美国日杂百货业零售商和生产厂家的交易关系,由生产厂家占据支配地位转换为零售商占主导地位,在供应链内部,零售商和生产厂家为取得供应链主导权,为商家品牌(PB)和厂家品牌(NB)占据零售店铺货架空间的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使得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成本不断转移,供应链整体成本上升。从零售商角度来看,新的零售业态如仓储商店、折扣店大量涌现,日杂百货业的竞争更趋激烈,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管理方法。从生产商角度来看,为了获得销售渠道,直接或间接降价,牺牲了厂家自身利益。生产商希望与零售商结成更为紧密地联盟,对双方都有利。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过度竞争忽视消费者需求:高质量、新鲜、服务好和合理价格。许多企业通过诱导型广告和促销来吸引消费者转移品牌。ECR产生的背景,是要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为此,美国食品市场营销协会(Food Marketing Institute)联合COCA-COLA,P&G、Kurt Salmon Associations对供应链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得到改进供应链管理的详细报告。提出了ECR的概念体系,被零售商和制造商采用,广泛应用于实践。 ECR的四大要素是高效新产品推介(通过采集和分享供应链伙伴间时效性强的更加准确的购买数据,提高新产品市场引入的成功率)、高效商店品种(通过有效地利用店铺空间和店内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品的盈利能力,如建立空间管理系统等);高效促销(简化分销商和供应商的贸易关系,使贸易和促销的系统效率最高)以及高效补货(从生产线到收款台,通过EDI,以需求为导向的连续补货和计算机辅助订货等技术手段,使补货系统的时间和成本最优化,从而降低商品的售价)。从本质上来讲,ECR要求企业在观念上密切合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共享,实现双赢或多赢之目的。目前,ECR已经从日杂百货业向其他行业发展;从零售商、生产商的合作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的成员的合作;从企业的短期目标向长远利益发展;从方法或策略向战略发展;ECR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工具。二、EAN.UCC系统 EAN.UCC系统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而建立的标准化物流标识体系,是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管理的共同语言,包括对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服务等的标识系统。是开放系统中应用自动识别技术的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EAN•UCC系统应用依赖于一定的编码结构,通过这些编码,实现对相关项目及其数据的标识。编码结构本身保证了在相关的应用领域中,代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唯一性。如:对于某一贸易项目,这些代码是访问贸易项目信息数据库和明确标识贸易项目的关键。进行首次交易之前,供应商就应通过标准报文或电子目录协议将这些代码传递给用户。这些代码可以条码的形式表示,以便在进货点和出货点进行自动数据采集。条码通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种方法是把条码和其他信息一起预先印在包装上,另一种方法是在生产线上把带有条码的标签附加在物品上。 EAN.UCC系统随着应用的发展而发展。目前EAN.UCC系统的主要组成有:编码系统(ID Coding System)、条码符号系统(Symbology)、应用标识符(Application Identifier)、EDI/EANCOM 系统(EDI Communication System)。 2.1 编码系统用于有形商品贸易用的EAN.UCC的编码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全球贸易项目标识代码(Global Trade Item Number, GTIN) 、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 SSCC) 、全球位置码(Global Location Number,GLN)。 2.1.1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 GTIN是为全球贸易项目提供唯一标识的一种代码(或称数据结构)。对贸易项目进行编码和符号表示,能够实现商品零售(POS)、进货、存货管理、自动补货、销售分析及其它业务运作的自动化。 GTIN是唯一的、无含义的、多行业的、全球认可的代码。有四种编码结构:EAN•UCC-13、EAN•UCC-8、UCC-12以及EAN•UCC-14,前三种结构也可表示成14位数字的代码结构,如表1。表1 全球贸易项目标识代码数据结构 前三种编码结构用于通过零售渠道销售的贸易单元,即通过POS结算进行销售的贸易单元。第四种结构用于由相同贸易项目组成的包装单元。如:装有12瓶规格为400毫升洗发水的箱子。因为在物流过程中,有时候在批发、配送中以“箱”为单位进行贸易。那么,箱子的N2至N13代码就是其内含贸易项目的EAN•UCC标识代码(EAN/UCC-13除去校验码)。如果此类贸易单元内含的贸易项目为UCC-12 编码结构或EAN/UCC-8编码结构,可通过对其内含贸易项目的EAN•UCC标识代码前面补 “零”变成14位数字结构。 2.1.2物流单元(SSCC) SSCC即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代码结构如表2,用于对物流单元(运输和/或储藏)的唯一标识。通过SSCC建立商品物理流动与相关信息间的链接,就能使物流单元的实际流动被逐一跟踪和自动记录。 2.1.3全球位置码(GLN) GLN用来标识一个法律实体、物理位置或公司内的功能实体。全球位置码的应用是有效实施EDI的前提。EAN.UCC全球位置码码结构如表3或表4。 2.2 条码符号系统在EAN•UCC系统中包括三种不同的条码符号:EAN/UPC条码;ITF-14条码;UCC/EAN-128条码。零售业只能使用EAN/UPC条码,仓库或进货等应用中可选用三种条码符号中的任何一种。EAN/UPC条码包括EAN-13条码,EAN-8条码,UPC-A条码,UPC-E条码。贸易项目标识代码与条码符号关系如图1。 ITF-14条码只用于非零售贸易项目的标识。该符号较适合直接印制于瓦楞纸纤维板上。 EAN/UCC-128条码是Code128码的子集,属EAN和UCC专用。它的用途很广泛,并且是EAN•UCC唯一承认的用于表示附加信息的条码符号。 2.3 EAN.UCC应用标识符 EAN.UCC应用标识符是一个2~4位的代码,用于定义其后续数据的含义及格式。使用应用标识符可以将不同内容的数据表示在一个EAN/UCC-128条码中,不同的数据不需分隔,既节省空间,又为数据的自动采集创造了条件 。例如:(01)91234567890121(3101)000355(10)ABC123。 2.4 EDI/EANCOM 系统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为了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益,在UN/EDIFACT标准(联合国关于管理、商业、运输业的电子数据交换规则)基础上开发了流通领域电子数据交换规范——EANCOM。到目前为止, EANCOM 包括47个报文,分为:主数据类、商业交易类、报告和计划类、运输类、财务类以及通用报文类。其中主数据类报文包括参与方信息报文(用于传递商业交易的所有位置信息:全球位置码、名称、地址、联系人、银行帐号以及相关信息)和产品信息报文(提供参与方产品或服务的代码及相关信息)。商业交易报文包括报价请求到汇款通知的贸易循环中涉及的报文。报告和计划报文则提供关于交货、销售和库存信息的报告和预测,使得相关的参与方来计划他们的活动和营销战略。三、从ECR的实施看EAN.UCC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要实施ECR,首先要联合整个供应链所涉及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改善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使其最合理有效;然后,再以较低的成本,使这些业务流程自动化,以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实施ECR需要将条码、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在供应链(由生产直至付款柜台)之间建立一个无纸系统,以确保产品能不间断地由供应商流向最终客户,同时,信息流能够在开放的供应链中循环流动。这样,才能满足客户对产品和信息的需求,即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适时准确的信息。EAN.UCC系统的产生和应用满足了ECR的这一技术要求,是ECR实施的技术支撑。可以说没有EANUCC系统的应用,就无法实施ECR。 EAN.UCC系统提供了从供应商到零售商的物流供应链上的各级包装单元上的编码方案及条码符号表示,见图2,通过自动数据采集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在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用于物流决策。 而且,利用EAN.UCC系统可通过EDI/EANCOM传送商业单证信息。下面是发送配送中心的库存数据报告报文。 该报文从零售商发送给供应商,发送日期为2001年1月1日。零售商向供应商通告了在它的所有配送中心2000年12月31日的货物库存,这些货物用GTIN标识。产品A — GTIN: 5412345100102-55个单位;产品B — GTIN: 5412345100560-12个单位;产品C — GTIN: 5412345100782-325个单位。 零售商的EAN.UCC全球位置码为8491668326689,供应商的EAN.UCC全球位置码为5410738100029。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