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性在1987年的NF EN ISO 8402中定义为:通过记录的标识追溯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这里的“实体”可以是:一项活动或过程、一项产品、一个机构或一个人。
对于产品而言,“可追溯性”一词指的是:原料或部件的来源、产品的加工历史、产品配送过程中的流通和位置。
从用户的观点,可追溯性可以定义为: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采用定性和定量方式跟踪产品。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在供应链中实施跟踪与追溯涉及将信息流与实物流系统地联系起来。
由于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基础设施薄弱,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卫生意识淡薄,加上我国当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农药、兽药滥用得不到有效管理,导致农产品和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和污染问题严重,特别是掺杂使假等不法行为更使食品安全雪上加霜。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危害关键点分析与控制等技术的落后,一直是制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瓶颈。
我国实施食品可追溯性(跟踪和追溯)研究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关系着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市场竞争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了提高食品安全,避免通过食品传染疾病,以及控制人们摄取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踪体制和“快速预警系统”。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食品安全提出的要求,也是参与全球竞争,应对技术壁垒的需要。
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食品均必须能够进行跟踪和追溯。欧盟管理法规NO.178(2002)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该法令对食品制造业实际上形成了新的技术壁垒。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向FDA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加入WTO后,我国将会有更多的食品出口到欧盟、美国等国家,为了符合欧盟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的要求,更好地为出口服务,避开技术壁垒,促进我国食品质量的提高,增加食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实施食品跟踪与追溯。
实施方案
EAN•UCC系统可以有效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建立“从农场到餐桌”食物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EAN•UCC系统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通用商业语言,为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及服务等提供唯一标识。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运输业、物流等领域,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目前,欧盟等国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对牛肉、蔬菜等开展了食品跟踪研究。
采用UCC/EAN-128条码符号、GLN(全球位置码)可以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进行食品跟踪与追溯要求在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点,不仅要对自己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这好比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断了,整个链条就脱节了,而供应链中跨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这是实施跟踪与追溯的最大问题。
通过EAN•UCC系统可以对供应链全过程的每一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标识,建立各个环节信息管理、传递和交换的方案,从而对供应链中食品原料、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与追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条码是相关信息的载体,通过扫描可以获取各个节点的有关数据编码信息,包括每一个产品均给予一个全球唯一的EAN•UCC代码,即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属性代码(如批次、有效期、保质期等)、全球位置码(GLN)、物流单元标识代码(SSCC-18)、储运单元标识代码(ITF-14)等。
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条码有两种方法来进行追踪:一是从上往下进行跟踪,即从农场/食品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商-运输商-销售商-POS销售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的能力;另一种是从下往上进行追溯,也就是消费者在POS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产品回收或撤销中。
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信息交换以及信息管理的机制
在整个进行跟踪与追溯的过程中,供应链中所有的参与方需要就彼此之间交换的信息的内容、表述和形式达成一致,交换的数据需要标准化。供应链中各参与方需要就有关数据保存期限达成一致,一般说来,数据文件的期限应当比产品的生命周期要长。
对于有“质量问题”的情况,这些问题可以在供应链中不同水平和联系之间来发现:消费者、分销商,在制造商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或由上游供应商进行,交换按下面的主要步骤:
(1) 发现质量问题;
(2) 传递发现的问题的有关信息;
(3) 确定有关供应商的原因和/或信息;
(4) 确定有关的批号,要么在库存中,或者运输中,或者已经发出去了;
(5) 确定其它有同样质量问题的批号,并采取纠正行动。
在食品供应链中,信息系统主要有三个显著的功能: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可信性、速度、准确性、一致性和风险。
对数据采集与记录,在食品跟踪与追溯中需要首先预定义数据,这些数据在整个供应链中可以被采集和记录。在食品跟踪与追溯系统中,数据记录和获取的精确性和速度是衡量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在使能技术方面需要使用自动数据采集(扫描)技术,使用的EAN•UCC标准包括EAN/UPC码制,UCC/EAN-128条码。
对数据交换,跟踪与追溯需要将产品的物流和信息交换联系起来,为了确保信息流的连续性,每一个供应链的参与方必须将预定义的可跟踪数据传递给下一个参与方,使后者能够应用可跟踪原则。在使能技术方面,包括电子数据交换(增值网或Internet)。使用的EAN•UCC标准包括EANCOM、EAN•UCC XML。
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信息交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集成EDI、EFI(电子表格交换)、E-MAIL、物理电子数据支持介质(CD-ROM、磁盘等)、确切信息输入方式(纸面方式、产品上的信息等)。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具体的方式。
对管理环节,可跟踪性需要成功管理在接收、生产、包装、存储和运送之间的各个环节。如果供应链中的某个合作伙伴在管理这些环节时失败了,就会导致信息链的中断,并发生可跟踪性丢失。使能技术包括电子数据处理(软件应用),使用的EAN•UCC标准包括GDS(全球数据同步)、GDD(全球数据字典)。
在食品跟踪系统中,对产品及其属性以及参与方的信息进行有效标识是基础,对相关信息的获取、传输以及管理是成功开展食品跟踪的关键。实施产品跟踪与追溯,要求系统具有“可靠、快速、精确、一致”的特点,有效地建立起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国务院授权加入国际编码协会的专门机构,一直致力于利用EAN•UCC系统提供行业的解决方案。
“中心”今年申请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食品跟踪科研项目,从技术上讲,采用EAN•UCC系统可以成功实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从上往下)与追溯(从下往上),同时,更需要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农业部、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实施。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