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制约瓶颈除信息流、资金流还不完善外,更重要的是商品的物流效率不高。而条码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产品、服务、位置等提供了进行惟一的标识和描述的方法,通过条码扫描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准确、可靠的自动采集,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物流效率及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我国目前有近100万种产品使用了条码,其分布情况是:食品占5.6%,日杂占13.6%,服装鞋帽占7.9%,医疗保健占6.6%,其他产品占12.3%,而发达国家除去食品、日杂和服装鞋帽的其他方面,条码的应用要在50%以上。推动商品、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是一种规模经营,如果还是小的作坊式经营,一不利于产品本身上档次,二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我国提出产业的规模化以及商业的规模化,这种经济的规模化,应以商品条码作为基本信息管理的手段。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管理部主任王慧萍介绍,自1990年到去年年底,通过对我国使用条码行业分类和基本分析后,并根据该中心了解到的其他一些国家在建材、家具上使用条码的情况,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出了“要在建材、家具等领域加大条码推广力度”这一工作目标。她认为如百安居这种新兴的扫描系统家居超市对建材、家具的管理已经向日用品超市的管理模式看齐,家居行业使用条码并不普遍,这是很大的一个市场。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主任李建辉补充说,党和政府都提出“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材等是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也是最需要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快速了解市场、响应市场的产品。而编码体系最能反映市场与生产的关系。使用条码后零售企业销售自动化提高了效率,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销售企业获得的信息来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如在那里销得好,那些产品更畅销,通过这个系统把消费者与生产商沟通起来。这种“高效客户(消费者)响应”可以通过高效信息的沟通、交换、共享,是商家更快了解市场、响应市场,进行产品的调整。她还指出,尤其现在提出安全质量的问题后,这套系统就更加必须了。它可以从最原始跟踪物品的流动。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系统成员服务部副主任黄燕滨表示,条码可以保证信息流与物流同步。编码体系全球统一,与各个信息系统无缝连接,如质量检测系统,实现相关环节的信息共享。
一件产品从生产出来,再到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繁琐的物流过程。产品生产出来后,一般要存放在企业的仓库中,再经公路、铁路或水路、海路甚至航空运送到超市或其他销售场所,在各个环节中,还要经过1个甚至几个配送中心,对产品进行编组配送。如果这件产品被赋予一个终生不变的条码标识,只要敲动几下键盘,厂家就知道这件产品存放在哪一个仓库甚至仓库中的什么位置,总量有多少,距保质期还有多长时间等信息。进入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用代码对产品进行跟踪。而现实情况是,在物流中的各个环节,这件产品都被赋予不同的物流码,在技术、人力、资金,尤其是物流效率上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管理部主任王慧萍指出,使用条码对商家和生产厂家都有好的方面,商家使用条码对其超市结算、商品管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生产厂家可将其使用到日常生产管理,包括家具某一部件的组装过程或者出库、入库过程,都可以通过条码的信息标识,来管理生产的产品,这对双方都受益。
经过15年的发展,条码技术在我国商业、制造业、物流业、军工、医疗药品、税务、海关、金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商品条码技术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我国商品出口和国内商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促进国际贸易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记者从12月15日召开的“中国条码十五年”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计,目前国内申请使用商品条码的企业已逾 10万家,超过百万种产品包装上印有商品条码,形成了由上千家企业组成的从事条码及自动识别技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系统集成的产业队伍,条码及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在我国初具规模。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矫云起介绍,在我国加入WTO和信息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条码技术已成为贯穿信息流通全过程的标准化基础技术,并迎来了多行业集成应用的发展机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今年7月批准实施的 “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将进一步推广条码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的物品、服务、位置的标识系统完全与全球统一标识系 统接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充分肯定我国条码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的同时指出,进一步大力推广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是建设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