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7月14日电(记者 张涛)商品条码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已成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我国各地实行已有多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工作滞后等多种原因,商品条码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关人士认为,把商品条码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已是当务之急。 商品条码是商品流通的“国际语言”,也是实施电子商务、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一项基础性技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使用自动扫描管理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已成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公认的一种管理模式。未实行商品条码标识的商品,很难打入国际市场。 迄今为止,国内采用条码标识的产品超过80万种;应用条码技术进行自动扫描结算与管理的各类商业超市、配送中心上万家。条码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我国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条码及自动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零售业、制造业、贸易、物流、军工、医疗药品、政府机关、学校、税务、海关、金融等诸多领域。 截至目前,天津市已有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累计3100多家,应用情况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系统成员发展缓慢,产品的覆盖率太低。超市带有条码标识的商品中,天津市的商品仅占5%。二是“多物一码”或“一物多码”的重码、错码问题经常出现。三是商品条码印刷质量问题较严重,质量波动较大。市场上30%左右的商品条码印刷质量不合格,商业企业只得采取印制店内码的方式解决。这不仅造成企业加大了成本,而且影响了超级市场的工作效率,同时影响了商业自动化的步伐。四是伪造、冒用、使用注销的商品条码、非法自行转让商品条码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7月10日起,《天津市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为,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为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应用条码及自动识别技术提供了可遵循的规章保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商品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