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对于历经SARS之击、CEPA签署、市场开放、第五航权首飞、华北治超等一系列大事的物流业来说,是风云激荡、劫后重生的一年。在经受了SARS期间省际运输几近全面停顿的生死考验之后,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强劲增长,物流业“拨云见日”,多数企业在形势转好的市场中迅速就位,踏上了赢利之途。2003年,是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告别成长之痛,走出困惑,真正找到自我价值空间的一年;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认可度提高,物流需求明显上升;道路运输、港口、铁路、邮政、航空等企业在转型物流上表现出明显的资源优势;中海物流、中外运、中远物流、招商局物流、宝供等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份额增大,市场呈现细分格局;大田、佳宇等民营物流企业成长迅速;外资物流企业在高端服务市场占据明显优势,外商投资物流业仍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企业物流需求升势较强第三方物流步入赢利期与往年抱怨生产制造企业物流理念落后的情形有所不同,今年第三方物流普遍认为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认知度正在提高,市场需求也明显上升,家电、石化、汽车、食品、电子等成为对第三方物流接受度较高的行业。从关注直接运输成本的降低到综合考虑企业整体物流成本的降低,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理念正在走向成熟。与之相适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操作能力、服务水平、抗风险能力等也在快速提升。除了中海物流、中远物流、招商局物流、中外运等优势物流企业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外,一些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也成为市场的一个亮点。第三方物流市场细分明显,市场格局日趋清晰。汽车物流、石化物流、食品物流、冷藏物流等分别形成一定的市场空间,在市场竞争中网络强者胜出已成为一条规律。与此相对照,区域性的道路运输企业表现出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弱势,价格战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常用手段,其网络及企业间有效合作的不足成为发展制肘。由于市场环境不够规范,包括信息化手段不强等因素,物流业受外在环境影响依然明显。今年SARS疫情的爆发使多数物流企业短期内陷入停顿状态,而年末的华北五省治理超限行动也给物流企业带来不小的影响,但规范运作的实力型物流企业在治理超限的行动中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行业资源提供转型优势港口发展物流优势明显今年岁末,上海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相继突破1000万箱。在港口生产强劲增长的背景下,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上也体现出明显的资源和枢纽优势。今年以来,新一轮港口竞争角力专业化运输的特征明显。上海港、天津港、大连港、广州港以及位居内陆的重庆港等都充分重视了物流业的发展,分别投巨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并携手专业物流企业开拓物流市场。大连港与日本邮船合作建设汽车滚装专用码头,天津港也斥资2.6亿元建设天津北港池滚装码头,据称上海港、广州港也分别在发展汽车物流方面将有重大行动。港口在发展物流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初步显示,但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与港口的行业优势相比,邮政、民航等今年的市场表现也充分显示资源优势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今年年初中邮物流公司的成立意味着拥有明显垄断资源的邮政部门将全方位转向第三方物流,而接下来邮政物流在2003年极其活跃和频繁的市场行动无不显示其背靠邮政“大树”所享受的种种好处。 航空公司在经受“SRAS折翼”的重击之后给予物流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用物流收入来弥补客运损失成为各大航空公司的共同策略。南航在去年货运机队的基础上提出客货并举的方针,加大了以欧洲市场为重心的货运计划。12 月,航空物流甚至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12月9日,南航与中国邮政合资的中邮航获得航空货运资格,意味着上海货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12月12日,筹备多时的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联合组建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从而为明年航空物流的市场竞争埋下了伏笔。 5月22日,新加坡航空货运公司停经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再经南京直飞美国芝加哥的首趟第五航权航班实现首飞。我国第五航权的开放使得厦门、南京成为第一批受益城市,南京禄口机场、厦门机场今年国际航空货运量大幅增加。外资物流保持高速增长外商投资物流步伐加快2003年,是外资物流企业在华业务高速发展的一年。物流行业中利润最为丰厚的快递业今年以来形势依然看好。虽然由于邮政法的修改涉及到快递企业的利益纷争,但并未影响到市场的高速发展。从UPS、联邦快递、TNT、敦豪等企业发布的信息可以获知,他们一方面加快市场布局,纷纷增设分公司,一方面开始拓展快递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在去年中国区业务保持四成增长速度之后,UPS今年第三季度业务同比增长40%,其高速增长的势头惊人。其他几家企业也均保持了较高的增势。由于外资物流企业多定位于高端市场,其目标客户多半为全球合作伙伴,因而外资物流企业与中国物流企业竞争态势尚不明显。根据我国政府加入WTO的承诺,从去年12月初开始,外资已被允许在合资公司中占大股;不晚于明年12 月10日,外资将被允许设立独资物流企业。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达成CEPA协议,将使得香港物流企业于 2004 年1月1日起提前享受到开放承诺。由于市场的开放程度已经相当高,因而外商投资物流业仍然保持较高的势头。今年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外资企业不胜枚举,7月30日,保利集团与佐川急便联手投资1000多万美元,在深圳成立保利佐川急便物流有限公司;11月,北京京泰实业有限公司、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日本佐川急便株式会社共同投资组建的北京住商佐川急便物流有限公司在京成立。川崎汽船、日本邮船分别与中海集团、大连港等企业进行了汽车物流的项目合作;卡特彼勒物流宣称将在中国针对目标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老牌货代企业万络环球也宣布加大对中国物流市场的投入;欧洲物流公司捷富凯宣布与大田集团联姻。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的增加,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2004年,外商投资物流业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