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极其重视食品安全的,除了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外,还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比如,日本就建立了“食品身份证制度”,即产品履历和跟踪监视制度,要求生产、流通等各部门广泛采用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电子标签,用来详细记载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种数据。
在国外,很多饲养场都已经运用RFID标签来全程监测禽畜动物的基本状况(如生长、健康、流通过程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其原理就是将RFID+条码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种猪→饲养→屠宰→分割→小包装→运输→餐桌),全过程严格控制的产业链,保证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放心肉食品。而被销售的猪肉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根据猪肉包装的标签就可以实现信息全程追踪和监管。
在澳大利亚也出现了RFID技术在新鲜食品行业的第一例应用。Moraitis公司正在和IBM公司进行合作使用RFID追踪系统。RFID系统将提供每天从Moraitis运出西红柿的关于产地、包装日期、种类、质量和大小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北美最大的食品服务营销和分配组织SYSCO公司已经完成低温储运系统的无线电频率(RFID)和传感系统测试。这次试验证明了RFID在食品运输过程中监控温度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在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在英国,Trenstar和Scottish Courage Brewing公司展示了如何使用RFID标签更好实现对盛酒桶的追踪。葡萄酒制造商还可以使用传感技术的RFID标签监控能够影响酒产品质量的酒桶所在环境的温度变化。
在防伪方面,葡萄酒由于不能当场打开包装检查它的真伪,这就为伪造者提供了机会。Sassicaia的制造商为了防止伪造品的冲击,还在进一步考虑在酒瓶的标签中加入RFID芯片。
在我国,RFID技术也被应用于食品安全跟踪管理。比如:浙江省水产局、杭州市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今年也联合在国内水产业首次推出鱼类产品智能防伪卡——千岛湖“淳牌”有机鱼身份证,实现了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跟踪管理。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斯康条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