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药品销售已广泛采用条码,而我国此项工作还是“羞羞答答”躲在“闺楼”中。在上海,“药品进超市”和“超市式药房”的售药新模式相继亮相,销售商却为建立药品销售自动化管理系统大伤脑筋,因为条码在药品领域的使用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条码被誉为“商品身份证”,它在防伪、减少流通环节、推进现代物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日前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上海零售药品使用条码的比例仅为20%左右。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上海分中心前不久透露,上海约200家制药企业中有75家已申请注册成为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但条码实际使用情况却很不平衡。多数厂家注册条码只为了应付国际市场对条码的要求,仅在出口产品上使用。尽管少数企业已在产品上使用了条码,但令经营者困惑的是:在国内市场,由于医院、销售商没有相应的配合措施,条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投入至今未能带来应有的效益。
上海某大药房质量管理部有关人士最近表示:他们早有使用自动化管理的打算,但前提是制药厂家必须统一使用条码。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药品生产者在等候市场“大气候”的形成,药品销售商却在盼望生产者能立即使用条码。面对一项可以实现“双赢”的改革,由于当前效益不能立即体现,药品生产商和销售商陷入了论证“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僵局。
专家认为,在目前尚无强制性法规制约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已经难以实现自我调整。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推行条码管理刻不容缓,尤其是假药在市场时有出现,条码对于堵住假药流入市场作用尤为重大,有关部门应及早采取措施尽快落实这项工作。药品流通领域进入“条码时代”是时候了!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