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成员从右至左依次为:赵楠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斐然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局长;胡小平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士哲 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
专家组认真听取课题组成员介绍课题研发情况
牛肉制品也有了“身份证”,2004年11月26日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牛肉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实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研究项目在西安通过验收。该项目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启动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项目之一,旨在利用EAN·UCC系统(全球统一标识系统),通过规范的条码标签、数据库与网络的结合,完成从牛的繁育- 饲养- 屠宰-分割-运输直至销售各个环节的链接,实现牛肉质量的跟踪与追溯。
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疫情时有发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食品的可追溯性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已经正式推荐将EAN·UCC系统用于牛肉制品的跟踪与追溯,并由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通过了1760/2000号法规--《牛肉制品追溯指南》(第3版),这项法规已经从2001年1月起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生效。为了应对国际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食品准入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因此,建立各类食品质量的可追溯系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就我国畜牧养殖业提供的食用动物其饲养及产品加工过程来看,距离国际市场和国内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如何有效地建立这样的系统,实现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跟踪与追溯,本项目提供了解决方案。方案依据我国牛肉生产销售的实际,结合国际通用编码标识系统,对各生产环节数据库信息、以及编码与标签进行了具体的设计,科学合理且便于操作;方案提出了《牛肉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的建设模式,并可以为相关畜牧养殖业建立“从农场到餐桌”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提供参考。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