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从条码到新一代技术,编码多极化延伸
发布时间:2011.12.26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国际物品编码顾问委员会改名了!从EAN到GS1,让人们看到国际社会开始将编码技术的触角伸向供应链的各个层面。

 

    回忆2004年,正当我国相关部门正在大力推广条码技术的时候,一个新的名词开始变得与之形影相随,那就是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谈条码必提RFID,不把两者相比较,仿佛就显得“落伍”。

 

    RFID技术的出现,使条码技术不再一统天下,电子数据交换、全球数据同步、产品电子代码、食品跟踪与追溯等技术的出现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由此可见,从EAN到GS1,应该不是一次简单的改名。

 

    条码仍有发展空间RFID是什么?它的技术原理就是,在商品上附加一块能发射识别码无线信号的芯片,借此来对商品的位置进行跟踪管理。一个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构成,一个无线线圈、一个带解码功能的接收器和一个代码翻译设备。据了解,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去年已经开始采用RFID技术,并且计划陆续将该技术普及到其100家供应商中。

 

    于是,在去年很长一段时期内,RFID风头无限,它的出现让人们仿佛感觉到,条码时代将慢慢淡去。然而,就在众人认为RFID就要胜出的时候,成本优势的天平又倒向了条码技术那一边。

 

    目前的现实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及购买和测试RFID系统所需高额费用等因素,使RFID技术在短期内还得不到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但这一技术潜在的优势却毋庸置疑,智能标签内含数据芯片,记录着货物的各项信息,其最大特点就是无需人工干预,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物流配送操作。这一技术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物流系统,还可以在制造业发挥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地掌握产品动态,并提高供应商的供货效率。既然RFID比条码更先进、更优越,是否意味着有一天最终将取代条码统一天下?眼前条码技术的推广是否受到RFID的冲击?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向在北京参加2005年国际物品编码协会顾问委员会会议的RFID标准组织———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global)主席ChrisAdcock先生求证。ChrisAdcock认为,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条码和RFID应该有几十年或者更长的共存时间,因为两者在供应链上有不同的应用范围以及各自的生存空间。除此之外,ChrisAdcock先生并未对两者具体的生存空间做更详细的解释。

 

    条码推广战略调整此次在京召开的国际物品编码顾问委员会会议的一大任务就是更名,即由原来的EANInternational改为GS1。正如国际物品编码协会CEO MiguelLopera先生所说,改变的不仅仅是名称,此事恰恰反映了一个机构战略的调整。

 

    EAN更关注条码的使用和推广,GS1则不光是关注条码,其触角伸向了供应链的各个层面。GS1解决方案使产品在全世界都能够扫描和识读;GS1的全球数据同步网络确保全球贸易伙伴都使用正确的产品信息;GS1通过产品电子代码(EPC)、RFID技术标准提供更高的效率;GS1机构正在开发可追溯性解决方案,以帮助公司遵守欧盟和美国食品安全法规;从条码到新一代技术,GS1正在利用一个全球系统领导未来的商业发展;GS1有强大的技术跟踪记录及多个行业支持,真正使代表全球和对供应链应用的标准得到广泛接受。

 

    从MiguelLopera先生的介绍中不难看出,除了条码以外,电子数据交换、全球数据同步、产品电子代码、食品跟踪与追溯等技术成为GS1本年度以及未来推广的重点。其中产品电子代码(EPC)是使用射频传输和一种简单小巧的“许可铭牌”标签来惟一标识供应链中的物体(物品、包装箱、托盘等)的一项RFID技术。GS1正把EPC作为新一代的产品识别技术从实验室过渡应用到市场。

 

    这是否意味着条码已至成熟,需要RFID这种更先进更具优越性的新技术开始更新市场?GS1在更名的背后是否也在进行着自身定位的调整、从条码走向RFID?有关人士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应用,将有力地推动供应链的优化,物流行业也将因此而受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

 

   

 

 

 

无锡条码|条码软件|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器|条码数据采集器|条码标签纸|标签纸印刷|条码碳带|条码机维修|宜兴条码|江阴条码|苏州条码|无锡条码公司

服务热线:0510-85740015 18912359919 传真:0510-85740026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清扬路123号金阳大厦2-603
无锡斯康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1998-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205493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