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条码使用情况 1)304家企业中,有227家使用条码,占74.7%。 2)已申请注册使用商品条码服装企业为216家,占71.7%。 3)119家为手工管理方式,占39.1%;72家采用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方式,只占23.7%。 4)大多数企业有专人负责条码工作。 5)零售服装上采用条码种类繁多,其中多数采用商品条码。 6)以制版印刷方式制作条码符号的企业占半数以上。 7)条码符号承印材料为纸质的占多数。 8)条码用于销售/流通领域的最多。 9)货运包装条码使用情况很不好。 10)有55家企业在使用条码方面反映了以下问题: ●对使用条码的好处及如何申办条码不太了解; ●希望获取相关技术资料和培训; ●条码可用的商品项目代码只有四位,服装生产、流通、库存、销售需要的信息种类很多,商品项目码位不够用; ●希望设计一套统一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商品条码使用方案; ● 希望商品条码能和企业内部产品编码共存。
另外,在这次调研中,共收集到100家服装企业的实物样签。其中:采用商品条码的标签有75家,占收集到企业数的75%;采用其它条码的标签有15家,占收集到企业数的15%。在采用其它条码的标签中,有用39条码的,也有用128条码的,还有的用自已设置的条码;样签上有标识中国商品条码厂商识别代码的,也有标识企事业组织机构代码的,还有6个企业提供的是无条码标识的标签。从采集到的样签来看,条码的印刷位置和质量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走访调查的情况
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注册了厂商识别代码,但尚未使用条码
有些企业虽然已经注册了厂商识别代码,获得商品条码的使用权,但至今他们的产品未采用条码标识。
2、条码工作无专人负责
有些企业没有专人负责商品项目代码的分配和管理。
3、编码容量不够
有些企业反映编码容量不够,例如,天津绫致时装有限公司十分注重商品条码的应用,但认为分配给他们的商品项目代码的编码容量不够;上海恒源祥纺织有限公司也是由于商品项目代码的编码容量不够,只好开发应用二维条码管理产品。
4、手工管理商品项目代码
除了北京顺美服装有限公司和两个尚未使用条码的公司外,其余五家企业均是手工管理商品项目代码。
结论
从函调、走访调查及实物标签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服装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体、私营经济类型为多;当前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工作需要加强。
2、服装产品特点为品种多,批量小;更新快,寿命短;趋于个性化;包装不规范;与食品杂货不同,通常包装是可拆的。由于服装产品特征属性复杂,有款式、面料、颜色、型号、产地、品牌、类别、生产时间、定单号等问题,所以,如何使用商品条码存在着一定问题。
3、对条码的作用和正确的使用了解还不普遍,商品条码的普及率较低。本次函寄调查有效回收为304份。反馈率仅为5.1%,尽管影响反馈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这样低的反馈率足以反映了服装业对商品条码了解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对使用条码的好处、如何申办条码不了解,希望获取相关资料,并得到培训的企业占四成左右。虽然304家企业中已申请中国商品条码厂商识别代码的占71.7%;零售服装上采用商品条码的企业占61.5%。,从采集到的实物样签看,采用商品条码的占75%。但就全国4万多家服装企业来说,使用商品条码的企业仅占8%左右。
4、编码容量不够。不少企业反映,服装业生产、流通、库存等需要的信息多,如:货号、规格、色号、材料、品牌、生产时间等。商品项目编码只给企业留4位,难以满足企业需求,难以作到商品项目编码的唯一。
5、企业内部的产品编码与商品项目编码不同,两者之间毫无关联,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
6、条码标签不规范。从采集的实物样签看,应用商品条码的占实物样签的75%,使用其他类型条码的占实物样签的15%。样签中的条码位置和样签的悬挂也都不统一。还有个别样签中的条码打印质量有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了我国服装企业的现状及使用商品条码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我国服装业商品条码使用指南,推进我国服装业应用商品条码技术的进程,加快我国服装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促进我国条码事业向深度、广度发展。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