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努力开创物品编码工作的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1.12.30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第一部分  2005年工作总结

 

一、系统成员发展和续展成绩显著

 

2005年,全国共发展系统成员27220家,比2004年增加了2623家,增长率为10.66%;续展率超过74%;系统成员保有量达133721家。全国有30多个分支机构的系统成员保有量增长率超过10%,广州、珠海、武汉、西安、湖北、河南、广东等分支机构保有量增长率超过20%,广州、武汉、深圳、长春、甘肃等分支机构系统成员发展增长率超过20%;全国有24个分支机构续展率超过75%,宁波、成都、武汉、云南、贵州等分支机构续展率超过80%。

 

二、规范管理,促进应用

 

“中心”配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法规司完成了《商品条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修订任务,于2005年5月30日以总局第76号令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办法》扩充了商品条码的管理范围,增加了对商业企业、境外注册的商品条码在国内应用的管理以及企业对商品编码信息的通报要求,对于规范商品条码管理工作,加快商品条码的推广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合《办法》的实施,总局举办了《办法》新闻发布会,“中心”与法规司、国家标准委高新部联合编写出版了《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举办了两次全国性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宣贯会,各地分支机构也相继举办了相关培训班。向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等条码用户,宣传新办法和相关商品条码知识,规范和促进了系统成员的发展和续展工作以及商品条码在各行业和领域的应用。

 

三、条码工作被国家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十五期间,我国条码工作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2005年,国家又将推广先进的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和电子标签列入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面对这难得的大好机遇,“中心”组织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共同起草了我国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草案)和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专项建议书“条码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工程”,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领导的肯定。

 

四、二维条码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心”完成了国家科技部下达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课题《二维条码新码制开发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成功研制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信码》二维条码新码制,开发了汉信码生成、识读系统,完成了《汉信码》国家标准报批稿。该课题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验收专家组给该课题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课题研制的汉信码在汉字信息表示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五、EPC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2005年6月中心成功承办了EPCglobal管理委员会会议,并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EPC/RFID高层论坛、EPCglobal管理委员会与国内领先企业座谈会,以及EPCglobal管理委员会与国内媒体见面会等相关活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商务部、农业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民航总局等相关部门,十分关注并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EPC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及在贸易领域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巩固了中心在我国EPC编码、管理及推广应用方面的主导地位,使EPC工作得到了更好的推进。EPC会员和用户发展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六、“中心”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的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各国编码组织之首,在EPC、二维条码及物流、XML、供应链管理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也得到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充分肯定,“中心”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2005年,中心有5位同志分别参加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的标准化管理、EPC研究等工作组的研究工作,还有一位同志被派往GS1总部工作。上海百联商业集团总经理获得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管理委员会委员的提名,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成海代表我国编码组织当选国际物品编码协会顾问委员会的委员。“中心”在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

 

七、商品条码应用推广工作取得新进展

 

1. 在农产品跟踪与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方面,“中心”编写了《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EAN•UCC系统在食品安全追溯中应用案例集》等系列宣传资料;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食品安全追溯部分的编写工作;参加了山东寿光“国际水果蔬菜博览会”,并展出了“山东寿光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示范系统”,获得了广泛好评。与农业部、中国食品工作协会、中国肉类协会,商务部屠宰鉴定中心等部门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与食品安全追溯相关的技术研究、行业标准立项、应用示范系统建立等推广应用工作。北京、上海等地已将条码作为食品安全追溯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家已将是否采用EAN•UCC系统技术进行食品安全追溯作为食品企业评级的评价指标之一。

 

2. 在服装行业条码推广应用工作方面,完成了可供企业参考使用的应用软件,起草了服装产品特征属性分类编码(草案),编写了编码应用指南和条码应用案例分析。推动了上海新华联商场服装商品条码应用,积极参与筹备成都西部服装工业园区的建设方案设计和服装行业应用条码的论坛活动。

 

3. 在建材领域,“中心”印制了《EAN•UCC系统建材五金家居行业应用指南》,联合知名建材企业、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商品条码技术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通用管理软件,开始了与百安居、东方家园等建材超市和建材协会的深入合作。

 

与中国建材市场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商品条码推广平台,在大型建材市场开展了“使用商品条码,规范市场管理”的培训活动,并在各地举办了多期建材行业条码应用培训班。

 

4. 汽车零配件应用条码推广工作于2005年3月份正式启动,“中心”与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对九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发动机制造企业进行了条码应用调研,召开了多次研讨会,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合作完成了《汽车零部件用EAN•UCC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国家标准(送审稿)及配套的应用指南。

 

八、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全球统一标识系统

 

1. 加强宣传,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中心”加强了对非系统成员企业的宣传,编写了多本内容丰富,简单易读的科普宣传读物,出版了《中国自动识别年度报告》、《条码打印机技术规范与应用指南》。举办了条码宣传周、2005年中国ECR大会等活动。组织了相关国际国内交流,参加了相关展览会、研讨会等活动。“中心”加强了与国际相关组织及我国相关行业部门、企业和协会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在宣传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条码与信息系统》、《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的喉舌和窗口作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和“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2. 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同期还举办了EPC与RFID应用论坛、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等活动。

 

九、深化服务,促进应用

 

1.“中心”及分支机构通过开展技术咨询、网上服务,定期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全年共培训系统成员2万多家。

 

2.“中心”组织全国45个分支机构对全国70多家超市的10万余种商品条码的质量进行了市场调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和应用问题的条码占调查条码总数的2.5%。“中心”和分支机构及时组织有关企业进行了条码质量改进,质量改进率为95%。分支机构积极组织对存在条码应用问题的商品条码进行处理,有力地净化了商品条码市场。

 

2005年全国认可印刷企业上千家。同时,“中心”为分支机构及印刷企业提供了条码检测设备校准服务。

 

十、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联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制定了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已由国家标准委联合交通部、发改委等八部委共同发文实施。

 

“中心”完成了国家科技部《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制》,提出了现代物流系统关键设备分类与编码体系和物流单证体系,完成了一系列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系统规范及关键标准征求意见稿。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锡条码|条码软件|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器|条码数据采集器|条码标签纸|标签纸印刷|条码碳带|条码机维修|宜兴条码|江阴条码|苏州条码|无锡条码公司

服务热线:0510-85740015 18912359919 传真:0510-85740026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清扬路123号金阳大厦2-603
无锡斯康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1998-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205493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