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全国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去年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尤其是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分析形势,全面部署今年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为方便读者领会本次会议精神,本文特选取其中重要要点以飨读者。”
■ 保障奥运食品安全8点要求
第一,供奥运食品生产企业所在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奥运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奥运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安排部署。各省局要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要将奥运食品定点企业的检验检测情况、日常监管等情况及时向总局食品司报告。第二,北京奥组委目前已经初步确定50家左右定点奥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这些企业要全部实施驻厂监管。二是实行封闭管理、单独生产。供奥运食品企业要成立领导小组,严格挑选参与人员。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划出专门的原辅料存储区、成品存储区和独立加工生产线,生产的奥运食品要有明显的标识。三是实行批批检验,严格准出。企业首先要批批检验、批批留样,保证出厂产品都是合格的,这是法定义务。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得出厂。第三,根据奥组委关于定点供应奥运食品企业的要求,迅速、严谨地确定需要新增加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单。第四,加快奥运食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特别是要尽快制订出台涉及食源性兴奋剂项目的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第五,指定一批奥运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总局和认监委将指定一批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检验检测实验室,供北京及京外赛区供奥运食品抽查检测食源性兴奋剂使用。第六,实行定点供应企业与奥运会场之间“点对点”、“门对门”式的封闭供应,实现封闭管理、储存和运输,要对运输车辆实施GPS定位。第七,所有供奥运食品必须百分百加贴电子监管码,实现产品质量安全的电子化追溯管理。第八,全面布控,构筑保障奥运食品安全的立体防御。除了要加大对奥运村、赛场、赛馆、新闻中心等重点区域的食品监控外,奥运主办城市、赛区城市要建立严密有效的食品监管网络,周边省市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和区域联防联动,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加大对获证企业的抽查力度,加强对小作坊食品的防控,发现问题要迅速上报并从严从快处理。
■ 小作坊监管5项措施
今年重点是抓巩固,防止反弹。一是扩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覆盖面。要摸清底数,全面建立档案,要将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纳入监管范围,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推动分化处理。二是要将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实行质量安全承诺书年审更换制度。一方面,对于具备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小作坊要全部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实施严格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要实行质量承诺书年审更换制度,加强动态监管。三是要探索实施在小作坊食品上加贴限制销售标志措施。小作坊食品上要加贴小作坊限制销售标志,要联合工商部门,将限制销售区域标志纳入流通单位“索证索票”范围。四是加强对区域性生产小作坊及生产量较大的小作坊的监管力度。要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时排除隐患,督促小作坊尽快获得生产许可证,确保不出区域性、行业性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五是开展创建优秀食品生产监管示范区县活动。通过示范区县建设,进一步促进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责任的落实,促进区域性食品质量不断提高。
■ 开展重点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4个重点
一是加大检查范围。各地要认真总结去年专项整治的经验,对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敏感的、高风险的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等食品开展专项检查。二是突出检查重点。重点检查非食用原料、食品添加剂、重要卫生安全指标等。对容易出问题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加强跟踪抽查,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隐患。三是要精心部署,严格落实责任。各地要结合本地情况,增加专项检查食品种类,包括地方特色产品、集中大量存在的小作坊产品等。要制订专项检查方案,分解任务,量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步骤和检查措施。四是加大后处理力度。适时对外发布抽查结果,公布产品红黑榜,扶优治劣,引导消费。
■ 市场准入工作4项任务
一是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开展无证查处,严厉打击用回收塑料生产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行为。二是推动和完善其他材质的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食用酒精、洗涤剂、消毒剂等产品的生产许可,同时启动食品用加工机械设备市场准入。三是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市场准入制度,推广食品添加物质使用备案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添加剂生产和使用行为的规范。四是推动和完善化妆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化妆品生产企业分级、动态监管体系,加强对化妆品功效宣称的检验,对化妆品分装企业加强管理。
■ 建立食品召回制度6个步骤
一是加快组建总局食品召回专家委员会,聘请检验机构、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专家作为委员。二是指定食品召回安全验证检验中心,由总局命名挂牌,开展食品召回的检验检测工作,确认食品安全风险和是否召回。三是分类实施食品召回,鼓励企业主动召回,对企业接到消费者投诉或者自检发现问题而主动启动的召回,依法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四是加大对企业召回过程跟踪监督,确保不安全食品有效召回。五是强化食品召回信息的披露制度,让公众获知召回信息,有效控制不安全食品影响范围。六是加快食品召回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加快制订食品召回的统一文书等规范性文件;加强对各省级局建立食品召回制度的监督和指导;依托金质工程,建立总局食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统。
■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建设6个能力
一是要完善食品安全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一方面要改进数据采集方式,丰富数据分析手段,实现直报点输送数据便捷化、采集方式自动化、数据处理安全化、风险预警及时化;另一方面,各信息直报点要安排专人定期上报检验及监测数据,国家级食品质检中心要做到每周上报一次数据,地方质量技监局每月上报一次数据,要保证上报数据及时,数据内容翔实。二是加大风险监控工作力度。要扩大监控范围,重点监控非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要加强食品风险监控技术研究,使风险监控数据采集更广泛、更科学、更准确。三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分析会议,进一步评估风险预警与风险分析结论,形成综合性分析报告。四是实行全国食品生产监管动态月报制度。各地每月10日前上报本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和非法加工者基本状况,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等基本监管数据。五是强化应急机制建设。一旦发生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做到质量调查快速反应、整改措施快速反应和消除影响快速反应,防止事态蔓延,稳定消费心理,正确引导消费。六是加强基层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对于现有食品检验技术资源难以覆盖的县,以及加工食品产量大的县,要加快建设或改造食品检测实验室,促使其检测水平大幅提升。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