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莱芜市质监局在质量监管中突出“严、细、全、实”四个重点,使全市质量管理明显改进,监管体系日臻完善,确保了质量安全无事故。
市场准入突出一个“严”字。严格执行国家对部分工业产品、28类食品、强制性认证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要求,帮助98家工业产品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帮助40家企业取得“3C”证书,对全市49家10类消费品生产企业100%的建立了质量档案,彻底解决了十类产品无证生产的问题。自2002年7月起,国家首先对大米、小麦粉、植物油、酱油、醋五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随后对糕点、豆制品等23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目前,具备条件的83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我们建议有关部门予以取缔。对具有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但是尚不具备条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加工企业,纳入小作坊范畴进行管理。按照“既要便民,又要管好”的原则,对小作坊实行了“五统一”监管,即统一证照、统一台账、统一质量安全承诺、统一明示销售区域、统一纳入区域监管,尤其是规定了销售范围必须在本乡镇办事处区域,对处市、县、乡镇办事处交界处的小作坊销售区域不得超过方圆10公里半径。对我市67家小作坊全部采用“五统一”监管模式的做法。中国质量报等媒体去年以《新模式监管 乱摊子不乱》为题做了充分介绍。
区域监管突出一个“细”字。莱芜市质监局认真落实国家局重心下移、源头监管的要求,根据经济发展、企业分布、交通情况,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划分成7个监管区,形成了以两区分局和稽查局为主,分工协作、分区负责,集区域监管和综合执法两大职能于一体的区域监管模式。主要承担调查摸底、建档、巡查、执法、报告等项工作任务。在全省质监系统率先成立了乡镇办事处质量技术监督监管办公室,目前20个乡镇质量技术监管办公室开始运转,构筑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为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按企业的基本评价指标和增值评价指标由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级别,即A级、B级、C级、D级进行质量监管。目前,全市A级企业19家,B级企业164家,C级企业108家,D级企业49家。为提高监管效能,我们为各监管组配备了PDA掌上电脑,实行了电子标签签名、信息化巡查、数据综合对比分析、监管信息多元化共享,确保了监管到位、效率提升、专家支持辅助。
电子监管突出一个“全”字。按照“全覆盖、无缝隙、动态化”的监管目标,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山东金质区域监管信息网和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网为主导的“三位一体”电子监管网。在6月30日前,国家对家用电器、食品等9大类69种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的企业莱芜有52家,目前,都已申请加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在52家企业中有20家企业已取得监管码段,其它企业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入网工作。质监部门利用PDA掌上电脑对341家企业建立电子档案,在24家企业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了市级产品质量监管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执法办案异地同步指挥、信息快速反馈、部门协同作战的一体化管理。
专项整治突出一个“实”字。在全市开展玩具、服装、汽车配件、絮用纤维制品、家俱、洗涤用品等10类产品的集中整治,对28类食品开展查处,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和环节的整治力度。立案查处违法案件76起,受理投诉21件,为群众挽回损失17万元。如,结合去年专项整治成果,保持了肉制品加工区域和电线电缆生产区域的专项整治高压态势,昼夜巡查,不留死角,查处了6家肉制品加工企业、3家和庄电线电缆企业,没收不合格产品货值3万多元,有效的遏制了无证生产和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有力的维护了市场秩序。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http://www.tx-m.cn 斯康条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