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EPC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1.11.22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EPC,从诞生之初的种种神秘,经过全球一大批专家、学者和企业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看见EPC在许多行业中应用于标识托盘、包装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EPC必将在全球得到更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EPC在研究、标准、管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聚焦EPC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共同探讨我国的EPC发展之路。 

研究概况 

在研究方面,EPCglobal所凭借的全球六所Auto-ID实验室列出了EPC系统所涉及的诸多研究问题,包括: 

1. EPC网络长期与短期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具体内容有:新的技术,如主动标签、传感器 ;新的应用,如防伪、定位 ;新的行业,如汽车、国防、医疗卫生、航空。 

2. 开发独立的专门知识,提供教育、实施和市场推广活动的支持。 

3. 研究分类。具体内容有 : ①商业应用、隐私与安全。根据研究的重要程度,依次包括 :知识产权、实施支持、战略与经济价值、隐私安全与风险、实施指南、行业方案、新流程、产品与服务。②网络与软件。根据重要性,依次包括:系统安全、EPC名称解析服务、定位与传感器、EPC网络最优化、EPC网络与网络服务、具体应用研发。③RFID与芯片设计。根据重要性,依次包括 :高密度识读器、RF与金属、测试、主动标签与传感器、识读器最优化、RF与产品设计、芯片监控与安全、更先进的RF。 

目前,韩国、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表示有兴趣承担EPCglobal的Auto-ID实验室的工作,今后,EPCglobal Auto-ID实验室最终可能多达12所。 

标准进展 

EPCglobal成立伊始,就致力于建立一套全球中立、开放、透明的标准,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努力。 

EPC系统是全球性、开放性的社会化大系统,信息交互与沟通需要协商一致的标准支持。EPC系统的规划、建设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也需要标准化支持。 

在EPC系统中,涉及到的标准包括:标签数据标准;第二代(Gen 2)空中接口标准;标签数据转换、识读器管理和识读器协议;应用水平事件(ALE)功能与控制;EPCIS(EPC信息服务)协议;应用接口(API);安全规范,事件注册等。 

对于数据标准,主要是关注不同编码系统标准如何在EPC标签上应用 ;Gen 2空中接口协议主要涉及识读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识读器协议主要是关注中间件和识读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识读器管理主要涉及多个识读器如何协同工作;数据传输主要关注识读器如何将标签数据转换到网络兼容的格式;滤值与采集应用水平事件(ALE)主要关注多个识读器采集的EPC信息的统计汇总;ONS应用层接口,关注EPC代码所涉及的信息,EPCIS协议主要关注如何存储和恢复EPC信息;安全规范则主要关注如何保证EPC信息的安全;网络架构主要关注怎样发现某个EPC在哪里以及曾经到过哪里等。

2004年12月17日,EPCglobal批准发布了第一个标准——超高频第二代空中接口标准(UHF Gen 2),迈出了EPC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据报道,符合UHF Gen 2标准的产品将在2005年第二季度问世。 

即将发布的EPCglobal标准是EPC标签数据标准和应用水平标准。有关网络架构在2005年第一季度完成,在第四季度可见到实施参考范本,系统服务商也在积极准备进行实施。对于EPC IS,在第二季度可以完成规范,在第三季度末有望批准 ;而高频标签标准,标准草案将在第三季度完成。 

EPCglobal目前拥有用户研究组(BAG)、硬件研究组(HAG)和软件研究组(SAG),就EPC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展开研究,每个研究组又包括许多具体的工作组,目前有20多个,以后随着EPC工作的不断完善,还会出现新的工作组。EPCglobal的各个工作组见图1。 

凡是EPCglobal的用户,可以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选择加入相应的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参与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和讨论,为自己公司的发展赢得先机。 

用户注册 

EPCglobal通过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在全球的101个编码组织来推动和实施EPC工作,发展EPC成员,包括终端用户和系统服务商。终端用户包括制造厂商、零售商、批发商、承运商和政府部门等。系统服务商包括硬件和软件公司、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商、培训公司等。截止2005年3月12日,EPCglobal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了460多家用户,其中终端用户198家,系统服务商262家(见表1),EPCglobal China已经发展了4家系统成员。 

  从表1可以看出,EPC在北美地区(美国)发展最好,终端用户和系统服务商的数量大致相当,而在其它地区则主要是系统服务商。对比2004年6月系统成员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亚洲是EPC系统成员增长最快的地区,在新增加的169家系统成员中将近60%来自于终端用户(见表2)。 

  在EPC global的系统成员中,不少公司已经进行了EPC的应用测试,如沃尔玛、麦德龙、宝洁、吉列等。 

隐私问题及国家政策 

  在隐私方面,EPC global已经完成了最新的指南。对于单品上的EPC标签,提出了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教育权以及标签保留、安全等问题。EPCglobal指出,消费者个人的信息并不会出现在标签上,通过标签追踪查询的只是产品信息。 

  以美国为例,有6个州将进行立法,美国参众两院将讨论隐私问题,健康与人类服务公共会议讨论了RFID隐私问题;商务部成立了RFID专题研究小组,并与中国进行标准方面的沟通。 

  在欧洲,有关RFID的活动在布鲁塞尔不断举行,计划解决健康与安全、劳动、诚信、环境以及隐私问题。 

全球管理 

  EPC的实施,离不开全球标准的支持。UHF频段和功率是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截止目前,各国对EPC应用所分配的频率情况(见表3)。 

  我国的频率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测试,对于出口企业,可以分配临时的频段,而最终的频率确定还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EPCglobal开展了认证测试,包括一致性测试、通用性测试以及性能测试三个阶段。对于一致性测试,目的是为了测试设备(标签、识读器、打印机)是否符合EPCglobal的标准(如Gen 2),这样终端用户可以购买经过认证的产品;对于通用性测试,目的是为了测试某种设备与其它设备配合操作的能力,终端用户需要购买可以和其它设备彼此配合通用的产品;对于性能测试,目的是为了测试在某个具体环境(如码头或传送带)中真实条件下带标签的贸易单元(如托盘、包装箱或单品)识读的水平,以保证在供应链所有环节识读的准确率。目前美国的MET实验室已经开展了一致性测试和通用性测试,其中通用性测试结果已经发布在http://www.epcglobal.org/interoperability 网页上。 

2005年EPCglobal计划 

  2005年,按照沃尔玛等零售巨头的要求,EPC将要在托盘上开始应用,为此,全球系统服务商将更加积极地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对EPCglobal来讲更是责任重大。 

  EPCglobal主要有几个优先要研究的内容。在标准和技术上,EPCglobal将2005年喻为“网络”年。由于在2003年和2004年主要关注的是芯片、识读器的成本问题,2005年将重点关注网络方面的进展。硬件和网络系统同时推进,以加快技术的推广,推动EPC在行业的应用。在国家政策上,讨论不同地区关注的具体问题,并与相关管理机构进行沟通。要提高Auto-ID实验室的研究水平,满足用户使用EPC的要求。在用户驱动上,鼓励用户采用EPC标准,发展EPC用户。在地区发展上,强调各个地区的平衡发展,加强对各国编码组织的支持,在全球各个行业推广应用EPC。另外,7月份将提出未来3年的工作计划,9月份将提出2006年的工作计划。同时,与有关组织的工作协调发展。分清EPCglobal与各国编码组织的任务,EPC工作要与GS1的工作协调,特别是与GDS和GSMP保持协调一致。要讨论加入模型,加强EPCglobal与其它标准化机构(如ISO)和贸易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的EPC进展 

  2004年1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取得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授权,成为EPCglobal在中国境内的唯一代表,2004年4月22日,EPCglobal China在北京成立,主要职责是:负责统一管理、统一注册、统一赋码和统一组织实施我国的EPC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及EPC标准化研究工作,EPCglobal China的成立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我国EPC事业整体的有效推进,保证了我国EPC在标准化和管理方面的统一和高度一致。 

  2004年4月在北京举办了EPCglobal亚太地区协会培训,而后在4月和10月分别举办了两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开发了EPCglobal China网站,出版了《EPC与物联网》、《EPC技术基础指南》两书,极大地推动了EPC在我国的传播。同时EPCglobal China提出了我国EPC注册管理流程、方法,截止2005年3月,已经发展了4家系统成员。在标准化方面,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分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SC31)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EPC标准体系、EPC数据结构、EPC空中接口等标准展开了研究。另外,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国家部委就RFID的研究、应用也在积极开展工作。 

  在频率方面,对于出口企业,已经可以分配临时的频段供使用,但最终频率的确定还需要一段时间,有望在2005年年底或2006年年初得到落实。 

  总的说来,我国EPC发展与世界做到了同步,但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我国拥有的巨大市场对国外是一个极大的吸引力,有助于促进我国EPC技术的发展。 

  如何建立我国的EPC网络应用体系,发展相关应用支撑技术,实时出台有关标准,积极开展应用试点,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比较紧迫的任务。 

结束语 

从全球范围来说,EPC的发展已经一步一步走向实际应用,虽然还有不少问题包括标准、技术、隐私、地区发展平衡等有待解决,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将是不可阻挡的。

来源:http://www.wxbarcode.com 斯康条码技术

 

无锡条码|条码软件|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器|条码数据采集器|条码标签纸|标签纸印刷|条码碳带|条码机维修|宜兴条码|江阴条码|苏州条码|无锡条码公司

服务热线:0510-85740015 18912359919 传真:0510-85740026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清扬路123号金阳大厦2-603
无锡斯康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1998-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2054939号-10